April 2023

19世紀世界茶業的變局

19世紀以前茶葉幾乎是中國所壟斷,不過還有一些國家有生產茶葉,像是日本,但是就茶葉的出口量與中國茶相比,其實不足掛齒。然而,在19世紀中葉開始世界的茶葉貿易,產生很大本質上的改變,中國茶突然出現了競爭對手,第一是日本生產的綠茶、第二是英國在錫蘭與印度生產的紅茶,還有荷蘭在印尼生產的紅茶,而當時的台灣,也其實也在跟烏龍茶的原產區福建,爭奪烏龍茶的外銷分額。

1840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五口通商,基本上是終止了約莫兩百年的海禁政策,國際貿易的枷鎖被外國強行敲開後,清朝對外的貿易額隨之大幅提升,當然,中國茶葉外銷也隨著顯著成長,為了更容易掌握茶葉的貿易過程,洋行也投注資金在茶葉的生產與運輸之中。在中國被迫五口通商的幾年後,1853年美國人駛著艦隊進入神戶港,逼迫日本人開港通商,歷史上稱為「黑船事件」,同樣的在與西方貿易增加後,日本茶葉的外銷也是大幅的成長,而主要的貿易對象就是美國,儘管在一開始美國主要也是進口中國茶,後來美國進口日本茶的比率持續上升,影響中國綠茶在美國的銷售。

大英帝國從18世紀就是世界的茶葉需求大國,鴉片戰爭開港通商,可以說是英國為了取得更便宜的茶葉,然而一直被進口中國茶葉導致的貿易差而並不是他們樂見的,因此有計畫地想在殖民地種植茶葉的想法,也陸陸續續有人想要偷渡茶樹的種子種植,但都沒有大獲成功。後來有一個英國東印度公司職員,被認為是茶葉大盜,將中國茶樹的品種成功引進到印度種植,此後印度開始大規模生產紅茶供應給世界。這個人是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盜走中國的茶葉後,英國殖民地生產的紅茶以低廉的價格與中國紅茶競爭,此消彼漲之間,是巨大的貿易額差距,茶葉貿易資金的流動在也不是流入中國,大英帝國逐漸擺脫中國茶需求造成束縛。

以數據來說,1872年,中國茶出口量佔全世界供應量的85%,自1882年以後,中國茶出口量逐漸減少,到了1896年中國茶佔全世界供應量的竟下滑到僅剩35%,在短短的二十幾年原本中國茶的地位沒落,與日本、印度與錫蘭茶的激烈競爭有很大的關係,當然,台灣茶也參與在這場競賽中。1896年中國茶出口量比1871年下跌30%,但相比之下日本茶卻增加2倍、印度與錫蘭茶增加13倍,而台灣茶也增加12倍之多。

日治初期大稻埕的美時洋行

在日治時期美時洋行幾乎台灣烏龍茶出口至,Carter, Macy & Co.是20世紀初美國茶葉大型進口商,據估計進口量占美國所有進口茶葉的六分之一。美時洋行,成立於1850年從一家小型雜貨店發展成為一家大型企業,創辦人George H. Macy 在1894年到遠東建立直接購買茶葉的分行,命名為Geo. H. Macy & Co.,在日本-橫濱、神戶、靜岡、福爾摩沙-台北、印度-加爾各答、斯里蘭卡-科倫坡擁有設立據點 。這些在亞洲的代理機構。

美時洋行的廣告,圖中出現其位於台北洋行的照片(圖中上位置)
美時洋行的文字廣告
美時洋行創辦人George H. Macy 的訃聞

日治時期三井株式會社的茶葉廣告

日本紅茶在一開始,每年的款補助日本台灣紅茶株式會社,作為擴張宣傳紅茶外銷的費用。1899年三井合名會社,在海山與大溪,開拓大規模的的茶園,後又在大豹、大寮、水流東及磺窟等地設立新式製茶廠,三井也持續在國際釋放廣告,印製非常多種的茶葉廣告,甚至還在紐約設立日本的商行,在當時十分少見東方國家到西方設立商行,販賣世界的茶葉還有東方的物資。

福爾摩沙烏龍茶出口的等級

一百年前的茶葉送到西方國家,除了有非常多的品項分類需要區分,各品項間還會有等級之分。這麼說起來,如果是參考以前茶葉的零售數據,會發現今日台灣零售茶葉的茶店,對於各種品項的茶價格與等級似乎都不是那麼的「公開透明」。那時候的茶分為很幾個等級,至少有七八等級:Common(常)、Fair(可)、Good(好)、Superior(良)、Fine(佳)、優(Finest)、精選(Choice)、極精選(Choicest)。甚至還能看到Fancy 的等級(如下圖),可以翻成奢豪的、幻想的。

而常見的茶標或廣告,都會在色彩豐富的圖案中註明這些茶的等級,而大部分都是優等級以上,太低級的茶則大概不會願意花那麼成本,製作關於茶資訊的印刷品。茶包上通常會強調1.產地 2.茶類 3.等級 4.茶商名稱 5.其他形容詞

延伸閱讀:烏龍茶曾經分類在紅茶?清朝外銷茶的分類

烏龍茶曾經分類在紅茶?清朝外銷茶的分類

現在大部分喝茶的人,至少都可以區分出紅茶、綠茶與烏龍茶,但是清代的茶葉分類可能並非如此,怎麼說呢?中國式的六大茶葉分類,大概是二十世紀才比較明確的分類方式,可以在六大茶類之下再細分出品項。其實中國的茶葉類別實在是太多了,太多品項與茶類,在十九世紀的西方人其實也不是非常了解中國茶葉的分類,為了方便就將分為兩大類,也就是「紅茶」與「綠茶」。

而我們所熟悉的烏龍茶(Oolong)與包種茶(Paou-chong)在當時竟然是被分在紅茶的類別之下,據了解大概有兩個原因,烏龍茶與包種茶外觀顏色較深,比較接近紅茶,所以把它分在紅茶類之下(英文稱為Black tea,就是因為外觀顏色較深的原因 ),綠茶相對來說顏色較為明亮。顏色是被烏龍茶分類成紅茶的主因,另外就是茶葉形狀,綠茶大多採的嫩芽,紅茶則是有比較多比例的展開葉,因此會成茶會成較細長的條索狀, 就外型烏龍茶與包種茶跟紅茶也比較接近。下圖

烏龍茶品項具有紅茶的顏色和外觀,但具有綠茶的風味
Tea from grower to consumer, 1910

延伸閱讀:一百多年前福爾摩沙烏龍茶(formosa oolong)的風味如何?

紅茶的分類中除了工夫、小種、武夷紅茶,也包括現在的部分發酵茶,包括烏龍茶與包種茶,甚至還有熏香茶像是Scented Caper、Scented Orange Pekoe的種類。在這份文件的包種茶,也可看出其名稱是來自包裝的方式,但並非有經過熏花,這與一般了解清代的包種茶有些會經過熏花提香顯然不同,熏香茶和包種茶是不同的分類。

以下是關於1867年中國茶葉出口省份的茶葉種類,其中很具體的說明這些茶葉種類名稱由來,中文翻成英文的翻方式也非常的有趣。

1876年紅茶出口的種類

分為:工夫(Congon)、小種(Souchong)、包種(Paou-chong)、白毫(Flowery Pekoe)、烏龍(Oolong)、雙製(Caper)、珠蘭(Scented Caper)、花香(Scented Orange Pekoe)、武夷(Bohea)

1876年綠茶出口的種類

綠茶分類:小珠(Gunpowder)、大珠(Imperial)、雨前(Young hyson)、熙春(Hyson)、屯溪(Twankay)

再來看看1845年紐約茶館的Menu也是將茶葉商品分為紅茶與綠茶兩大類,包種茶(Powchung)和烏龍茶(Oolong)都被歸類在紅茶類,甚至還有分為各種等級!大家可以比對茶分類的中英文,將多種的茶葉品項分為兩大類,確實也是對消費者來說比較易懂!

二十世紀初1910s的報導,能看出烏龍茶開始被單獨區分出來,雖然在一開始還是習慣將茶分為紅茶與綠茶兩大類,但其實烏龍茶已經被認為是非紅茶與綠茶的一類,如下圖文字提到文中提到「The oolong teas are, strictly speaking, neither black nor green.」嚴格說起來烏龍茶,不是紅茶,也不是綠茶。

1910s茶葉分類與品質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