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 茶

background, black coffee, breakfast

影響茶葉咖啡因含量的原因?哪種茶咖啡因比較少?

常有人說喝紅茶晚上比較不會睡不著,因為咖啡因比較少真的是這樣嗎?一般人的直覺可能覺得紅茶的喝起來對沒那麼刺激,感覺比起喝烏龍茶、包種茶來的順口,就認為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比較少,在晚上飲用比較不會影響睡眠。這或許只是心理作用罷了,其實可能不是這樣子,哪些因素會影響茶葉的原因呢?

茶的發音可以了解茶葉世界貿易的歷史?

我們熟知茶英文念作[TEA],而常見的日本抹茶英文則是[MATCHA],同樣是茶為什麼發音不大相同呢?你是否有感覺CHA顯然是從中文茶字的發音而來?如果再給你看一些不同語言的例子,荷蘭文[THEE]、德文[TEE]、波斯語 [CHAI],茶在不同國家似乎分成兩種發音,要明白這個問題可以從茶葉在世界傳播的路線帶你解惑。

拼配茶、調味茶與單品茶的差異?

我們所說的茶,可以是很純粹從茶葉沖泡出來的飲品,也可以很廣泛很多元,混合水果、藥草與香料調和出的飲料。

「茶」的定義可以很廣,植物組織萃取出來的液體大概都可以泛稱為茶,例如花草茶、果茶、葉茶。英文中也常這麼使用herbal tea,代表花或藥草沖泡出來的茶。這些都可稱為「tisane」,基本上由草本植物與水果組成,通常是無咖啡因的飲品。嚴格的定義「茶」,英文的「tea」,是由茶樹(Camelliia sinensis)這個物種的芽葉製作之飲品。再透過不一樣的製程,可以製造出不同的茶類。

依據茶葉的使用專一程度,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單品茶、拼配茶、調味茶與其他茶類。

  • 單品茶

通常指由同一種茶樹品種製成的茶,茶葉來自同地區的茶園。不同品種的茶樹,製作出來的茶類有不同的特色。同一個茶園在春季與冬季採的茶,因為氣候的關係使風味有變化風味,也可以依採收季節分成春茶、冬茶,台灣產的茶常分為春茶、秋茶與冬茶,或如大吉嶺紅茶,有分春摘、夏摘。單品茶更講求茶品的特殊性,例如產地特殊的氣候、特殊的品種香、製茶師獨特的製茶工藝。有時候一種茶做了一次,就再也做不出來了,雖然獨特,但成為絕響。

  • 拼配茶

其實茶業界常常將不同品種的茶葉,或不同季節與產地的茶依比例混合,這個技術稱為拼配。這樣的話可以調和各茶葉的優點,能夠確保茶葉品項的品質與風味的一致性,以長期維持相似的風味。相較於單品茶講求細緻獨特的味道,調和茶與拼配茶更在乎長期且穩定的供應量與風味。藉由拼配,可以解決單一茶園供應不足或品質變動的風險,也因此必須仰賴多管道獲得茶葉,經專業的人員將不同品質或風味的茶混合在一起,依照市場的需求做銷售。拼配茶原料上,還是只有使用茶葉作為調配,未加入其他的輔料。

  • 調味茶

通常指茶商品內加入非茶葉的成分,例如加入花、果、香草調製的茶,或是以將具有香氣的植物組織或香精加以薰調整風味,使茶品喝起來帶有其他非茶葉本身的味道,講求茶葉與輔料味道的平衡。台灣人的飲茶習慣很少喝調味茶,大部分的調味茶是熏花茶,以茉莉花、樹蘭、桂花等熏製而成。東南亞國家,則非常喜愛這種熏花類型的茶葉,也常將香料與茶葉調配飲用。南亞地區也會將香料入茶,印度知名的masala tea,則是調和數種香料,如丁香、豆蔻、綠豆蔻、薑等與茶一起沖泡,也常煮成香料奶茶。

  • 其他的茶

茶葉作為一個嗜好性飲品,咖啡因提神的效果,某方面來說是飲茶愛好者喝茶的原因之一,但並非所有喝「茶」的人,都希望有咖啡因的存在,也些人喝的茶還有其他的效用與滋味。東方的青草茶,西方的herbal tea概念類似,都把一些具有藥用的草本植物沖泡飲用,有時在意的不是茶飲的適口性,而更注重其藥性。將具有香味的草藥或香料,加入一些花或果,則變成風味多變的花草茶或花果茶。有些樹葉也被當作茶來喝,像是芭樂葉茶、桑葉茶、苦丁茶、南非葉茶。

日本玄米茶

植物組織萃取出的茶湯,都具有不同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基本上會帶來不同的顏色、味道甚至是氣味。現代人也越來越接受不一樣風味的茶,不管是滋味的特殊性,也強調風味之間的調和與衝突性。

什麼是烏龍茶?

要了解烏龍茶可以從好幾個面向討論,從茶類廣義到狹義的定義,從茶樹的品種,從茶葉的商品名等。其實這些議題都有密切的關係,也似乎都糾纏在一起。什麼是烏龍茶?在不同的地區,在不同的年代,不同人的定義中都不盡相同,這個問題大概跟藝術作品一樣,很多人怎麼看都是霧裡看花,但就是有人望穿迷霧中的花。

蜜香紅茶-茶尋台灣

尋找台灣特色茶的歷史、由來、故事, 配一杯茶更有韻味.…….茶三元
產區:花蓮瑞穗、新北市坪林、三峽
品種:大葉烏龍(花蓮)、 青心烏龍、清新柑仔(三峽)、台茶十二號(金萱)、台茶十三號(翠玉)
外觀:條形、半球形(花蓮)
茶湯:蜜香
、甜香、果香
香氣:濃郁花香、優雅清香
滋味:醇厚而典雅
工藝:全發酵、微烘焙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鶴岡村
特色茶:蜜香紅茶
品種:大葉烏龍(主要)、金萱
形狀:半球形
三大特色:蜜香、品種、形狀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鶴岡村

特色一:蜜香

臺灣帶有蜜香的茶大致有幾種,最出名的當屬新竹與苗栗的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另外是較為類似的蜜香烏龍,常稱為貴妃茶,再來就是蜜香紅茶,較為出名的是新北(三峽)與花蓮(瑞穗)的蜜香紅茶。茶葉產生濃郁的蜜香,是因為小綠葉蟬的叮咬,將這個詞美化後稱為「著涎」。

花東茶產區小綠葉蟬較多的原因,可能是氣候較溫暖,加上農藥施用相對較少,適合小綠葉蟬的生長與繁殖。花蓮瑞穗的蜜香紅茶,比新北三峽產製的有更濃郁且醇厚蜜香,當然也有可能是大葉烏龍品種的原因,紅茶的製程差異也可能有關。瑞穗蜜香紅茶的製茶長時間的萎凋時,會加入攪拌的動作,另外在重揉捻使茶菁發酵完成後,會在放入炒菁機稍微加熱,以利將茶葉布揉成半球狀。

特色二:品種

花蓮的蜜香紅茶大多以大葉烏龍為品種。大葉烏龍目前是在台灣較少見的茶樹品種,不過,大葉烏龍在日治時期可是臺灣產量大的品種,與「青心烏龍」、「青心大冇」「硬枝紅心」,為當時選出來的四大名種。早期主要分佈於北部茶區,現今主要種植於花蓮及臺東茶區。

特色三:形狀

特色三:形狀

蜜香紅茶採摘的茶芽較嫩,大概是一心一葉到一心兩葉的程度。小綠葉蟬通常也喜歡叮咬較嫩的茶芽部分,就像人喜歡吃鮮嫩的青菜,不會想去咀嚼纖維較多,組織較老的部分。為什麼是半球形?根據幾家茶行整理出來的理由,條形紅茶較不容易包裝,將茶葉縮成球形可省下包裝的時間與損耗,在茶葉發酵後加熱稍微布揉捻,即可以得到半球形。

為什麼不要縮成球形?由於茶菁採摘較嫩,若是布球揉捻多次後,茶球會變得非常小,因此不希望茶葉是條形,也不希望茶球太小,所以大可不必將茶葉縮成緊緻的球形,較為鬆散的半球形即可。幾家茶行也都說半球形的蜜香紅茶,以經成為花蓮蜜香紅茶的特色,看到形狀大概就能知道產地,要仿製程這樣會比較難。

花蓮瑞穗地區的蜜香紅茶大約農曆新年過後就開始採收,一年大概可以採收六次。鶴岡村和舞鶴村是瑞穗較有名的產地,一開始覺得花蓮的地名為什麼會出現「鶴」這個詞似乎有點日本的味道,一查才知道是日本殖民時期,把原住民的地名改為日式的地名,例如「吉野」、「立霧」、「磯崎」、「鳳林」、「玉里」、「瑞穗」。

臺灣綠茶的歷史

台灣的綠茶開始製造的年代早於紅茶,但是從外銷的時期來說,卻是落後於紅茶。台灣之烏龍茶與包種茶早在清朝時期就大量外銷,日治時期除了包種茶外銷出色,也專注在台灣發展紅茶,綠茶一直到日治時期1919年才有非常少量的外銷紀錄,直到二戰後台灣綠茶才興起並以外銷為主。

臺灣紅茶的歷史

說到台灣茶常以喉韻淳厚的烏龍茶、花香悠揚的包種茶與回甘清香的高山茶為代表。許多國人似乎對台灣產的紅茶有些陌生,甚至不覺得台灣紅茶可以媲美外國的紅茶。然而,台灣的紅茶也曾經輝煌過,甚至是台灣茶葉外銷的主力,與英式紅茶生產大國印度、錫蘭(斯里蘭卡)、印尼並駕齊驅。台灣紅茶品質優異,值得大家細細品味。而台灣紅茶發展的故事,同樣值得回味。

茶葉香氣的種類與來源

感受一杯茶,除了飲入茶湯,不同的分子在口腔攪動創造的滋味,還有多元的氣味影響著我們的感官。在嗜好性的飲品中,多元的香氣與滋味總是能夠建構出不同想像,但是需要一些味覺與嗅覺的記憶才能讓形容風味的詞彙貼近自己的感受。茶葉為什麼有別於其他樹葉,能產生那麼多變的氣味?這是一個很有趣也非常實際的問題。

steam, tea, coffee

茶葉竟然能產生花香、果香與蜜香

台灣包種茶的特色是帶有優雅的花香,有人更精描述是類似蘭花、桂花或茉莉花香,而東方美人茶則是帶有蜜香與熟果香。這些都是茶葉自己生成的香氣,完全沒有加入任何的香精。曾經有一段時期台灣有些茶葉透過薰花的方式,把花香逐漸熏入茶葉中,讓沖泡的時會帶有花香味,後來,製茶技術進步,以做香的工藝就能創造出來這些花香的茶,不用添加香精也不透過熏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