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合名會社與日治中期後的製茶工場

清領時期臺灣開港通商後,烏龍茶產業在臺北開始崛起,福爾摩沙烏龍(Formosa oolong)創造茶葉外銷的奇蹟,帶動北臺灣的政治與經濟轉型。當然,臺灣北部的茶產業的榮景也延續到了日治時期,時至今日還能看到日治時期所建立的老茶廠,最著名的不外乎是由農林公司經營的大溪老茶廠,其前身是角板山工場(圖1),而如果回溯過往這個老茶場的歷史,必定要提及三井合名會社,也同時一覽當時三井合名會社在日治時期的製茶工場。

圖1. 1926年設立的大溪郡角板山工場,現為大溪老茶廠,位於今日桃園三民。當時工場面積1700坪,茶園面積約500公頃,紅茶年產量60萬磅。

甲午戰爭臺灣割日後,於烏龍茶外銷主要掌控在英美的洋行手上,所以日本政府大力扶植日本商社與洋行競爭茶葉出口,在官方有計畫的支持下,臺灣茶葉貿易的株式會社出現,最大的兩大商社是「三井」(Mitsui & Co., LTD)與「野澤組」(Nosawa & Co.),尤其以三井外銷量最大,其也在北臺灣發展大型製茶工場,這也就是本文章討論的三井合名會社。

圖2. 三井在雜誌上的福爾摩沙茶廣告
圖3. 三井在美國的廣告

日本政府接手臺灣時,日商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在1896年於大稻埕港邊街設立臺北支店,專門經營茶葉、樟腦、稻米、砂糖等物產的出口。1909年三井家族成立「三井合名會社」,並在臺北設立總部「臺灣出張所」,其在日治時期除開發臺灣林業資源,也進行大規模茶葉生產與貿易。1908年三井合名會社首先在海山郡設立海山茶場,一開始以生產烏龍茶、包種茶為主,後來又建立8座大型製茶工場,其中7座屬於新式機械製茶工場,1座為傳統式的製茶工場。

1920年代三井合名會社陸續建立其他製茶工場,由於烏龍茶外銷衰退,臺灣茶的出口逐漸轉為生產包種茶與紅茶外銷。新式機械製茶工場更有利於紅茶的製造,包括萎凋室、機械是揉捻機、甚至還有乾燥機。三井合名會社建造的第二座茶場是大豹工場,面積將近2000坪,茶園面積約600公頃,紅茶年產量65萬磅,為當時東亞最大型的新式製茶工廠。(圖4)

1923年於臺北州文山郡石碇庄設立乾溝工廠,屬於傳統的舊式製茶工場,採用手動機械製造,因此單日製茶產量少,紅茶年產量最少僅10萬磅(工場面積210坪,茶園面積約100公頃)。同年接受臺灣拓殖製茶株式會社委託管理位於新竹州的苗栗郡三叉工場(圖5)與大溪郡銅鑼圈工場。隔年,1924年設立的臺北州海山郡大寮工場(圖6),為大豹工場的分場。1926年,往南在新竹州大溪郡建立角板山工場(圖1),也是大溪老茶廠的前身。在臺北州與新竹州地區的大豹工場、大寮工場與角板山工場是當時產量前三大的新式製茶工場。後來,1928年在臺北州文山郡設立磺窟工場(圖7)

圖4. 大豹位於大漢溪支流三峽溪中上游地帶,即現今新北市三峽南部大板根附近,古地名為插角。1900年左右日本人進入開發山林資源,而後日本總督府進行「理蕃政策」,在經過與泰雅族一系列的激烈交戰後佔領大豹社,隨後三井合名會社進入此地區開發茶園。
圖5. 三叉工場面積900坪,茶園面積約360公頃,紅茶年產量35萬磅。
圖6. 大寮工場面積800坪,茶園面積約200公頃,紅茶年產量25萬磅。
圖7. 磺窟工場面積700坪,茶園面積約300公頃,紅茶年產量30萬磅,位於今日新店區一帶。
圖7. 龜山工場面積450坪,茶園面積約200公頃,紅茶年產量25萬磅,位於今日新北市新店區龜山里。

由以上大型製茶工場的老照片,再加上茶場周圍遍佈的數百公頃茶園,就可以想像三井合名會社當時在臺灣紅茶的生產規模。三井合名會社建立的 8 座茶場工場與茶園,可以說是日治時期三井成功外銷臺灣紅茶的基礎,日後發展出與立頓紅茶「Lipton」競爭的日東紅茶「Nittoh 」,想要藉此攻入國際的紅茶市場,臺灣的紅茶在日本政府大力扶持與國際行銷之下,在世界紅茶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曾有一段風光的歲月。

二戰後 1945 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大量開始接收日本在臺產業,數個日本株式會社合併成立「臺灣省茶業公司」,隨後改隸屬於「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之下的茶業分公司,三井合名會社管轄的這些製茶工場與茶葉貿易的事業單位,也就一併撥交給農林公司管理。在二戰期間雖然台灣茶外銷大減,但戰後紅茶外銷量又持續增長,甚至超越日治時期的外銷量,除了農林公司的製茶單位之外,也有其他民營茶葉工廠的努力,那又是另一段臺灣茶業發展的故事了。

參考資料
1. 臺灣銀行。”臺灣之茶”。1949。
2. 三井の茶業。(製茶工場圖片來源,作者翻攝重置)
3.Ukers, William H., All About Tea. (New York: The Tea and Coffee Trade Journal Co.,1935), vol.1
4.The Tea & Coffee Trade Journal (三井廣告圖片)

三井合名會社與日治中期後的製茶工場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