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發音可以了解茶葉世界貿易的歷史?

我們熟知茶英文念作 (TEA),而常見的日本抹茶英文則是(MATCHA),同樣是茶為什麼發音不大相同呢?你是否有感覺CHA顯然是從中文茶字的發音而來?如果再給你看一些不同語言的例子,荷蘭文(THEE)、德文(TEE)、印度語 (CHAI),茶在不同國家似乎分成兩種發音,要明白這個問題可以從茶葉在世界貿易的歷史路線帶你解惑。

世界上茶的外文發音分成兩個大類

茶的發音可以分成兩類,簡單的判別方式是以茶的貿易途徑,透過陸路進行茶葉貿易國家茶的發音大多近似(CHA)為發音,包括經由絲路傳播到中亞、印度、中東、北非、東歐內陸的國家;而藉由海陸運輸的則多為近似(TEA)的發音,當然不全然是這樣有些例外。這兩大類茶的發音,可以分成兩類,廣東發音(CHA)與福建發音(TAY;TE)。
廣東發音[CHA]:印度語(चाय chai)、波斯語(چای chāy)、阿拉伯語(شاي shāy)、土耳其語(çay)、俄羅斯語(чай chai)、泰語(ชา chaa)、日本(cha)、韓國 (cha)、葡萄牙語(chá)
福建發音[TAY;TE]:荷蘭語(thee)、英語(tea)、德語(Tee)、拉丁語(thea)、匈牙利語(tea)、法語(thé)、西班牙語(té)、義大利語(tè)、丹麥語(te)、挪威語(te)、瑞典語(te)、芬蘭語(tee)、印尼語(teh)


《茶葉大全》世界各種語言中「茶」的可能詞源

資料來源:All about tea, Ukers, William H. 1935

陸路:CHA的發音擴散

茶樹原生於中國,中國的茶葉商品從很早就開始與周邊的區域貿易,可分為海路與陸路,陸路比海陸早了幾百年,像是橫斷山脈與青藏高原貿易的茶馬古道,或是貫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將茶葉透過陸運往歐亞大陸的地區,這些地區包含印度、波斯、土耳其、俄羅斯等。唐朝中國的飲茶文化也傳到鄰近的東北亞,包含今日的韓國與日本。這些茶葉大多從中原或雲貴地區運出,而使用的發音主要接近廣東的發音(CHA)。另外,很有趣的是可以發現一些語言的發音,例如土耳其語(çay)、阿拉伯語(شاي shāy)、俄語(чай chai)等發音,有兩個音節,這是因為從「茶葉」兩字的發音而來,國語發音(ch’a-ye)、廣東話發音(*caa4 jip6),尾音都有「葉」相似的音調,其中廣東話的發音更為相近。

海路:TEA的發音擴散

明朝之後,中國擴大海上的貿易,最為人所知的是鄭和下西洋,期間有許多中國東南沿岸的人民,隨著船隊移民到東南亞成為華僑,也將飲茶文化傳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範圍甚至遠至印度、阿拉伯、東非地區,茶葉也透過海運傳播到這些地區。
茶葉在明朝已經透過陸路、海陸傳到亞洲的一些地區,但要完整明白世界的茶葉貿易發展,則是要從地理大發現後的貿易與競爭說起。中國和歐洲的海上貿易始於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幾個海上列強開始在海路擴張,並陸續抵達中國。這些國家貿易口岸對茶的發音不同,造成茶在這些國家的發音有所差異。

世界茶葉發音與傳播

葡萄牙人最先到中國廣州,後來以澳門作為貿易據點,葡萄牙語稱茶為(chá),為廣東語系的發音。可以發現葡萄牙語的茶發音有別於南歐、西歐與北歐的國家,而這些國家茶的發音主要受到荷蘭的影響。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來到亞洲後,荷蘭人也來到東方貿易,他們從爪哇島進口第一批茶,而這些茶葉是中國人從福建廈門出口的,後來荷蘭人以廈門為據點,因此,他們使用廈門方言中的 t‘e(“tay”)來表示茶,並將其羅馬化為 (thee),而廈門方言也是福建語系的一支,台灣所講的閩南話或也是,如果你也會講閩南語,茶的發音與英文[TEA]是否有點相似呢?

此外,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也設立許多據點,從中國輸出茶葉等商品,現在位於麻六甲海峽的印尼、馬來西亞一帶,當然也有許多福建華僑,這些國家的發音也是來自福建方言,馬來文(te)、印尼語(teh)。 荷蘭在十七世紀的海上勢力已超越葡萄牙與西班牙,在茶葉貿易也在世界稱霸,當時歐洲絕大部分的茶葉都由荷蘭供應,所以也使用以福建語發音(te)的基礎,像是德語(Tee)、法語(thé),以及往後這些國家的殖民地都可用相同的發音,而英國最初的茶葉也是向荷蘭購買,但英語中茶的發音可能不是從一開始就使用TEA這個發音?

英國茶葉發音的轉變

就以上發音的分類荷蘭文( thee )與英文( TEA ),應該都屬於福建語系,然而,英國在十七世紀中葉時茶最初的發音可能不是福建發音( TEA ),而似比較接近( CHY、CHA )的發音。在荷蘭掌控世界茶葉貿易的時期大量從中國購買茶葉,但荷蘭人最初開始到運送到歐洲的茶可能不是中國茶,而是日本茶。荷蘭最初到中國沿海時,受到葡萄牙與西班牙勢力影響,並不能直接建立貿易口岸,所以往北航行,在日本平戶建立商行。荷蘭商人第一次接觸到的茶很可能是日本茶,早期銷往歐洲的也可能是抹茶,後來因為日本幕府鎖國的關係,荷蘭與日本茶葉的貿易量下降,荷蘭人於是在廈門建立貿易據點,開始大量從廈門外銷茶葉,變成以中國茶輸入歐洲為主。

英國認識茶葉也是透過日本,所以早期可能使用(CHA)這個發音,根據1671年出版的”英語用語辭典”,有關茶的還是標示(CHA),後來才漸漸的轉換呈現在英文的[TEA],為什麼英國人後來將發音改成(TEA)呢?那時英國也逐漸崛起成為海上霸權,與荷蘭競爭的情況之下,也來到中國建立貿易據點,同樣在福建廈門為輸出茶葉的貿易口岸,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茶葉貿易的量快速增加,英國人也逐漸使用福建發音的( TEA )這個詞。

從語言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追溯茶葉從中國傳播至世界各地的足跡,這也顯示出茶在歷史上曾是國際貿易中極具影響力的重要商品,對全球飲料作物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回顧茶葉貿易的歷史,如今全球最普遍使用的( tea )一詞,許多人或許以為是受大英帝國的影響,但實際上,荷蘭人更早將( thee )這個發音引入歐洲,也深深影響歐洲各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