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與福爾摩沙烏龍茶的轉口貿易關係

廈門與台灣的貿易關係似乎影響著台灣烏龍茶的貿易,從歷史的角度,不管是地理位置與一些人事物都充滿緊密的連結。在荷蘭時期台灣成為東亞商品轉口貿易的地方,此時中國茶有已從廈門運至台灣。鄭成功擊退荷蘭佔領台灣,也可以發現是從廈門發兵,台南鹿耳門與廈門的關係早在17世紀就有連結,即便因為清朝政府海禁的原因,導致鄭氏政權只能與中國進行走私貿易,但廈門這個地方依然是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橋樑。

17 世紀和 18 世紀時,荷蘭和英國貿易的中心都是廈門,直到1757年乾隆皇帝頒佈海禁令,廣東省廣州成為西方各國貿易的唯一通商口岸,因此英國東印度公司十八世紀中期以後的資料,才會都紀錄著與廣東(Canton)貿易。福建省為中國的重要茶也產區,海禁令實施後茶葉貿易也僅能到廣州進行,廈門曾經的茶葉貿易也被迫中斷,不過鹿耳門與廈門在清朝這段時間依然保持對渡的貿易。

CHINA Amoy Tea Districts 1860 from Library of Congress

廈門與中國沿岸港口、日本、台灣與南洋存在長期的貿易關係,因此鴉片戰爭後開港通商後也是的重要口岸。廈門聚集的茶有烏龍、工夫、小種與包種,又以烏龍茶為主,其產地為安溪、寧洋與龍巖州等地,開港通商初期並非英美兩國主要消費的茶葉品項,不過後來,烏龍茶逐漸在美國市場受到歡迎後,使廈門對美國的茶葉貿易持續增長,廈門逐漸成為以烏龍茶貿易的口岸。參照1870年時「廈門海關」出口的數據,總茶葉出口量有八成是烏龍茶,其中有六成的烏龍茶外銷到美國,其中特別強調有一些比例的福爾摩沙烏龍茶經由廈門轉口,大約占廈門出口烏龍茶總量的一成。

Reports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 (Amoy) 1870

台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開港通商後開始興起的茶葉為烏龍茶,因為早期進入台灣洋行與關鍵人物都是與廈門有深刻的關聯,大部分的烏福爾摩沙烏龍茶也被運送至廈門,見下表可看出1873年淡水港福爾摩沙烏龍茶的出口地。可以發現最早來台灣淡水發展茶葉貿易的洋行也主要是從廈門過來,例如德記洋行與和記洋行分別成立於廈門,這些洋行後來都台灣淡水設立支行,並且注入不少的資金與技術,例如安溪引入茶苗、聘請茶葉技師精進製茶與精製技術,所以最初福爾摩沙烏龍茶生產幾乎都被洋行壟斷,到後來才有華商加入,其中不少也是來自廈門的商人,根據淡水海關報告在1876年,至少三十九家華商參與淡水的茶葉貿易,其中有十九家是台灣人,十四家是廈門人,五家是廣東人,一家是汕頭人。

出口地:Foochow(福州)、Amoy(廈門)、Swatow(汕頭)、Hongkong(香港)與New York(直銷紐約)
Reports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 (Tamsui) 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