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到日治時期烏龍茶貿易路線的變化

烏龍茶外銷的貿易,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搭配不同的貿易路線

1.粗製茶運到廈門福州精製後出口的時期,大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還沒開通前,剪飛船或輪船運送茶葉,經過南洋、印度洋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大西洋,航程大概是幾個月。台灣茶從淡水。

2.大稻埕設立精製場後,台灣烏龍茶大部分在台灣進行精製,從淡水港輸往中國口岸,這時轉口貿易主要為是先運至廈門,此段時期台灣烏龍茶的量逐漸超越廈門與福州的烏龍茶。歐亞國際的運輸航路有兩條,一繞過好望角的路線、二直接經過蘇伊世運河的路線。蘇伊世運河大幅減少了航行時間,因此選擇此路線的茶葉商船持續變多。

3.基隆港出口的初期。淡水港由於地形關係,河岸的水深不足,大型的商船與輪船無法停靠,所以淡水港的茶葉幾乎都仰賴小船是運送到中國的口岸,在裝載進大型的商船後出口,因此淡水出口的茶,幾乎都經由轉口。

從淡水港出口往基隆港出口

基隆港在1886劉銘傳開始建設,但建港工程因劉銘傳的離開台灣而未全面實行。到了日治時期,為了建立北台灣聯通日本的重要港口,才重新規畫與建設基隆港現代化的港口。基隆港的興建1899年開工,1903年7月竣工,台灣烏龍茶的出口的途徑有了改變。需求量最大的是美國,越過太平直接運輸到美國西岸是一個方法。而一開始基隆茶葉的輸出,是先運至神戶,連同日本綠茶一起外銷到美國。需求量最大的是美國,越過太平直接運輸到美國西岸是一個方法。而一開始基隆茶葉的輸出,是先運至神戶,連同日本綠茶一起外銷到美國。然而,除了基隆港的設立,有很多因素使台灣烏龍茶逐漸從轉口貿易,轉向直輸美國。單就直輸與轉口的費用來說,直輸的烏龍茶不用在轉口港的倉庫暫存節省了一些費用,同樣是到相同的目的地,直輸的整體運費是較轉口的低的,這當然也是海運技術提升帶來的好處。再來是市場的利基,雖然整體來說經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線,到美國運輸的花費較少,但茶葉商人為了搶奪市場的先機,直接將台灣烏龍茶送達美國西岸舊金山,再經由美國鐵路系統將烏龍茶運送至目的地,比傳統路線來說節省了一個月,茶商更容易搶奪先機。

日治初期的日日新報,紀錄台灣烏龍茶出口的轉變,其中提到台灣烏龍茶以往的三個途徑,也提到烏龍茶從美國東岸或美國西岸輸出的差異。參考如下:

日日新報 漢文版 1905/09/26

烏龍茶輸出口之變遷(上)
烏龍茶需要地專在北美合眾國。其輸送航路。其初有三線。俱由淡水出口。至廈門。一由廈門通蘇彝士運河。更由大西洋達亞美利加東海岸。以紐育為中心。散布於各處。一由廈門直橫太平洋。赴亞美利加西海岸。更由「山富蘭詩士科」及賒卓裕等處。供給各地。其他之一。則極少額。係遠廻喜望峯。浮於大西洋。行數閱月。達亞美利加東海岸。是等之交易。總於廈門為其中心地。其後轉由基隆輸出。向內地航行。即由神戶更直橫太平洋。輸送於山富蘭詩士科。故神戶得若干之利潤。近來出基隆口甚增多。復新生二線輸送路。即一由基隆出。通過蘇彝士運河。更由大西洋達紐育。一由基隆直達山富蘭是等專於需要地。依銷售狀況之如何。各有得失。難以概言。要之。淡水之輸出大衰。基隆之輸出大盛。詩士科。……

註:山富蘭詩士科(San Francisco)、喜望峯(南非好望角)

日日新報 漢文版 1905/09/26

烏龍茶輸出口之變遷(下)

淡水之輸出。如此衰頹。基隆之輸出。如斯盛況。其原因雖有種種。然今就各線輸送速力運費。及中買商之地位等觀察之。先是有立本據在廈門諸商人。其素以由淡水出赴廈門之船裝載者。轉而以由基隆寄泊神戶之船為裝載。固是當然之數。次即就直橫太平洋。赴美國西海岸。比較通過蘇彝士。越大西洋。赴美國東海岸。其於航路。一甚短。一甚長。且前者之運費較高。後者之運費頗廉。按需要地狀況。其需貨急者。必由太平洋。需貨不急者。則由大西洋。猶不但此也。更於美國兩岸。散布用茶。其到東岸紐育者。須再費火車運賃。輸送於各需要地。而其到西岸山富蘭詩士科。或賒卓裕等港口者。則異是。緣合眾國全土。皆不要火車運費。可以輸送。故赴東岸者。祇賣於紐育附近。赴要岸者。則賣於各處。…….

註:紐育(Nwe york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