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尋台灣

【茶尋台灣】日月老茶廠-南投紅茶發展重要的歷史建物

南投縣是台灣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地區,特別能展現台灣茶多元的樣貌,魚池鄉特別能展現今日台灣紅茶的地方。魚池鄉發展紅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引進阿薩姆茶種種植,並在日月潭附近進行育種與製茶試驗。在日治時期的台灣紅茶外銷,多還是從台北至新竹與苗栗一帶的茶廠生產,到了二戰後國民政府紅茶外銷的鼎盛時期,中部產區的紅茶產量也持續攀升,魚池鄉當然也成為產製紅茶的主力地區,而我們今天所介紹的日月老茶廠就是在該時代下的產物。

日月老茶廠的招牌-英文名字SUN MOON LAKE ANTIQUE ASSAM TEA FRAM

日月老茶廠的外部場區介紹

日月老茶廠距離日月潭風景區不遠,是南投魚池鄉茶文化重要歷史建物之一,日月老茶廠目前還保留原建築結構,但有稍微整修部分的內部空間,轉型為具茶葉生產、販售、飲食、活動等複合功能的場址。日月老茶廠設立於1959年(民國48年),建廠後專注於紅茶的製造,在茶廠的二樓仍保留4座大型紅茶萎凋槽,但拆除了傳統的紅茶萎凋架,萎凋空間利用特殊的窗戶環境自然通氣,另外利用萎凋槽通氣強制對流方式,促進紅茶萎凋速度;茶廠的一樓仍保留數台老舊的傑克遜式茶葉揉捻機、解塊機、篩分機、甲種乾燥機、以及紅茶發酵室與茶葉精製室。日月茶廠內部的製茶機具現在仍持續有在運作中,如果有幸在製作紅茶的季節參觀茶廠,或許能一覽整個紅茶製造的流程。

日月老茶廠是臺灣農林公司魚池茶場製茶工廠
製茶工廠於民國48年落成
門牌

進入日月老茶廠的道路兩側有種植一些茶樹,除了小葉種的茶樹,還有日月潭地區大量種植的台茶18號紅玉。以日月老茶廠周圍的茶園面積來說不足供應大量茶菁原料,在日月老茶廠附近應該還有其他農林公司的茶園供應製作紅茶的原料。日月老茶廠建築的牆壁上有藤蔓植物-爬牆虎,攀附在米白色的牆上,有綠葉又有些轉為紅黃色非,配上藍色的窗櫺又更詩情畫意,感覺不像是個製茶工廠。

台茶18號生長勢比較接近喬木的型態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1-1024x576.jpg
台茶18號紅玉的新芽
茶廠一樓的窗戶與排風扇
茶廠二樓萎凋室可旋轉90度的特殊窗櫺
日月老茶廠的正門
由正門望向外面
茶廠的農工日誌,包含茶葉與咖啡的農作

日月老茶廠內的場區

現在參觀老茶廠除了古樸絕美的環境外,我們也可以從茶廠的區域配置,一覽紅茶製造的過程,尤其日月老茶廠還有持續進行紅茶的製造,更能感受到這個茶廠的活力。首先依據紅茶的製程,一開始需從茶廠外將採收的茶菁運進廠內,接著進行長時間的萎凋,萎凋至一定程度後再進行揉捻,揉捻的過程中還需將緊節的茶球解塊,揉捻至一定程度後接著就會開始進行發酵,待發酵完成即可進行烘乾,再進行茶葉的撿梗與精製。而茶廠內的動線也依據紅茶的製程安排,一開始大量的茶菁會利用輸送帶將至運送到茶廠二樓進行萎凋。

輸送帶直接將茶菁運送到二樓
茶廠二樓的萎凋空間,將茶菁攤平治萎凋槽上方。
萎凋槽後方的通氣設備,以風扇強制通氣加快茶葉水分散失。
早期的大量茶菁萎凋時,會將木頭層架掛上檜木的柱子上,增加茶廠萎凋的量。
茶廠二樓萎凋空間為增加空氣流通,窗戶是可以旋轉90度的設計。
往窗外望去,窗框配上爬牆虎的葉片很唯美。

萎凋結束後會將茶葉送茶廠二樓送往一樓進行揉捻,為了避免搬運大量茶菁,萎凋空間的地板有開設方型的輸送口,可以將茶菁直接從輸送口投入下方的茶葉揉捻機中,即可快速進行茶葉的揉捻。

【茶尋台灣】日月老茶廠-南投紅茶發展重要的歷史建物 閱讀全文 »

文山包種茶-茶尋台灣

尋找台灣特色茶的歷史、由來、故事, 配一杯茶更有韻味

產區:新北市坪林、石碇、深坑等
品種:青心烏龍、台茶十二號(金萱)、台茶十三號(翠玉)
外觀:條形無茶梗、墨綠色
茶湯:蜜綠、蜜
香氣:濃郁花香、優雅清香
滋味:醇厚而典雅
工藝:輕發酵、微烘焙

文山包種茶-茶尋台灣 閱讀全文 »

蜜香紅茶-茶尋台灣

尋找台灣特色茶的歷史、由來、故事, 配一杯茶更有韻味.…….茶三元
產區:花蓮瑞穗、新北市坪林、三峽
品種:大葉烏龍(花蓮)、 青心烏龍、清新柑仔(三峽)、台茶十二號(金萱)、台茶十三號(翠玉)
外觀:條形、半球形(花蓮)
茶湯:蜜香
、甜香、果香
香氣:濃郁花香、優雅清香
滋味:醇厚而典雅
工藝:全發酵、微烘焙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鶴岡村
特色茶:蜜香紅茶
品種:大葉烏龍(主要)、金萱
形狀:半球形
三大特色:蜜香、品種、形狀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鶴岡村

特色一:蜜香

臺灣帶有蜜香的茶大致有幾種,最出名的當屬新竹與苗栗的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另外是較為類似的蜜香烏龍,常稱為貴妃茶,再來就是蜜香紅茶,較為出名的是新北(三峽)與花蓮(瑞穗)的蜜香紅茶。茶葉產生濃郁的蜜香,是因為小綠葉蟬的叮咬,將這個詞美化後稱為「著涎」。

花東茶產區小綠葉蟬較多的原因,可能是氣候較溫暖,加上農藥施用相對較少,適合小綠葉蟬的生長與繁殖。花蓮瑞穗的蜜香紅茶,比新北三峽產製的有更濃郁且醇厚蜜香,當然也有可能是大葉烏龍品種的原因,紅茶的製程差異也可能有關。瑞穗蜜香紅茶的製茶長時間的萎凋時,會加入攪拌的動作,另外在重揉捻使茶菁發酵完成後,會在放入炒菁機稍微加熱,以利將茶葉布揉成半球狀。

特色二:品種

花蓮的蜜香紅茶大多以大葉烏龍為品種。大葉烏龍目前是在台灣較少見的茶樹品種,不過,大葉烏龍在日治時期可是臺灣產量大的品種,與「青心烏龍」、「青心大冇」「硬枝紅心」,為當時選出來的四大名種。早期主要分佈於北部茶區,現今主要種植於花蓮及臺東茶區。

特色三:形狀

特色三:形狀

蜜香紅茶採摘的茶芽較嫩,大概是一心一葉到一心兩葉的程度。小綠葉蟬通常也喜歡叮咬較嫩的茶芽部分,就像人喜歡吃鮮嫩的青菜,不會想去咀嚼纖維較多,組織較老的部分。為什麼是半球形?根據幾家茶行整理出來的理由,條形紅茶較不容易包裝,將茶葉縮成球形可省下包裝的時間與損耗,在茶葉發酵後加熱稍微布揉捻,即可以得到半球形。

為什麼不要縮成球形?由於茶菁採摘較嫩,若是布球揉捻多次後,茶球會變得非常小,因此不希望茶葉是條形,也不希望茶球太小,所以大可不必將茶葉縮成緊緻的球形,較為鬆散的半球形即可。幾家茶行也都說半球形的蜜香紅茶,以經成為花蓮蜜香紅茶的特色,看到形狀大概就能知道產地,要仿製程這樣會比較難。

花蓮瑞穗地區的蜜香紅茶大約農曆新年過後就開始採收,一年大概可以採收六次。鶴岡村和舞鶴村是瑞穗較有名的產地,一開始覺得花蓮的地名為什麼會出現「鶴」這個詞似乎有點日本的味道,一查才知道是日本殖民時期,把原住民的地名改為日式的地名,例如「吉野」、「立霧」、「磯崎」、「鳳林」、「玉里」、「瑞穗」。

蜜香紅茶-茶尋台灣 閱讀全文 »